DSC_0165  

4/2這天,早上八點半自司法院前,搭車出發前往宜蘭

第一站是五結鄉濱海的利澤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

經由廠方簡介,對垃圾焚化有多一些的瞭解:

 

早期垃圾多用掩埋處理,惟掩埋處理有許多缺點,甚至引爆許多次垃圾大戰

因此近年各縣市多以焚化處理垃圾

垃圾經焚化後,可以減少80%的重量與90%的體積

焚燒後之底渣經處理後,再載運至掩埋場掩埋

可減少髒臭的缺點,並延長掩埋場10倍之使用壽命

 

此外,燃燒垃圾過程中產升之熱能,可以用來發電

實際發電量忘記了,好像是一天可以產出500000度以上的電力

廠方除了自用外,將多餘的電力售予台電

經濟上之效益,每年以億元計

 

垃圾焚化過程仍會造成空氣污染

例如戴奧辛與重金屬等劇毒物質

雖然焚化爐廠方有各種設備過濾淨化毒害

但做好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,讓焚化爐燒正確的東西

才是減少污染重要的第一步

 

雖然利澤焚化廠位於宜蘭,但仍處理許多自雙北市與花蓮而來之垃圾

看看貯坑中滿山滿谷的垃圾...這都是我們製造出來的啊...汗顏

DSC_0164  

大型機器吊具,據說一次可以夾起三噸重的垃圾

DSC_0166  


DSC_0169  

下午的行程則是參訪了蘇澳鎮的無尾港生態社區

由林銀河教授先主講無尾港社區營造的故事:

無尾港本是一個漁村,在數十年前某次颱風時河道改道

水量大減後,原本下游出海口逐漸淤積

形成了沒有出口的「無尾港」,如今成了一片廣大的濕地

DSC_0172  

後來政府欲徵收此地建立火力發電廠

經在地人士長久抗爭後始作罷,並在奔走下成立國內第一個水鳥保護區

然而,環境保護了,原本的問題沒有解決

工業化後,人口外流,文化斷層無法銜接,村莊仍逐漸蕭條沒落

因此,長遠看來,除了環境保護,還得重視聚落文化傳承,並兼顧住民經濟

這才是無尾港社區發展,韌性永續發展之計

林教授自小為在地人,返鄉後投入社區營造

以系統化發展這三個面向,使社區導向三方兼顧的均衡

課程上了一個半小時,引發我不少想法與感動

詳細的內容步驟於此就不贅述了,有興趣者可以至「無尾港生態社區」觀看

 

無論是上午利澤焚化廠或下午無尾港社區參訪

我都有領悟同一個道理:「環境保護」、「經濟發展」與「文化共識」三方都不可偏廢

大至一個國家,小到一個社區,都一樣

這才是永續發展,可長可久的關鍵

想想目前核四廠續建與否爭議,「孩子」、「肚子」、「腦子」可有三全齊美之道?

嗯...嗯...這題太難了,我該去睡了,晚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塵世中迷途小書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